書名:思考的框架
作者:Shane Parrish 夏恩‧派瑞許
譯者:朱靜女
思維模型是我們描述這世界運作的方式,形塑我們如何思考、如何理解、形成什麼樣的信念。這通常會存在於下意識,不容易察覺它們的存在,但思維模型在遇到問題時,會決定哪些因素比較重要、哪些不重要,從而建構我們思考的依據。我們無法把生活的每個細節都儲存在腦中,所以會使用模型把事物簡單化。在各式各樣的生活情境中,幫助我們做出適當的決策,也就是說思維模型就是我們的核心概念,本書的重點就在於協助我們建立良好的思維模型。
我們之所以無法從現實的互動更新資訊,主要有三個原因,
一、缺乏正確的視角與觀點:例如身在其中,就難以看清事務的全貌,這是種自身觀點的侷限性,如果想了解自己的行動會產生的結果,就必須對其他觀點採取開放的態度。
二、自尊心造成的否定:我們常常會過度執著於自己的觀點,看不見外界給的反饋,一再用同樣的錯誤方法面對問題,自尊心讓我們無法學習。關於這點在投資上我相當有感觸,有時我們做足功課買進一檔股票後,就認為它應該會大漲特漲,但股價不漲反跌,我們卻當做沒發生,反而認為是其他人看走眼了,自尊心切斷我們與外界的聯結,把精力花在捍衛自己的想法,而不是讓想法升級。
三、決策導致的結果太遠:如果把手放到電蚊拍上,你會馬上了解後果,但有些決策不是立杆見影,無法立即更新對現實的理解,當我們離決策的反饋愈遠,愈容易說服自己我們是對的,於是我們會迴避更新認知帶來的挑戰與痛苦。
關於能力圈,我認為用舒適圈比喻可能較為恰當,人類常常會高估自己的能力,低估自身的不足,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每年的新年新計劃,在擬定計劃時總是想得很美好,但現實總是殘酷,往往到年末檢視時,完成度通常連一半都達不到,我們要知道自己的能力圈範圍,達爾文曾說:無知比博學更容易使人自滿。在生活中無可避免會碰到我們不擅長的方面,有些事情就應交給專業的人來處理,不僅符合效益也共創雙贏。在擴展能力圈時有三點,一、接觸新領域時,至少要掌握基礎知識,同時要認清自己是門外漢,不要打膧臉充胖子。二、尋找這新領域的楷模,並吸收他們成功的方式。三、廣泛認識多元資訊,幫助自己在陌生領域具備有限度的了解。
整本書看完我所做的記號不多,想必是書名取得不錯而吸引到我,對於書中傳遞的內容無法產生共鳴,故無太多心得感想,關於思維的相關書籍看了也不下數本,看到後來覺得內容其實都大同小異,重點還是在於自己是否有確實做出改變,有了想法還要有行動,否則都只是紙上談兵。可惜的是現在多數人連思考都懶得思考,更遑論去探究思維模型。還是老話一句,沒事多看書。
- 書中金句
- 想知道自己對於真實的了解程度,唯一的方法就是把自己的想法與理解付諸行動。
- 當我們依據自尊心,而不是能力行事時,就會有盲點。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