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書名:揭開自己的謊言

作者:Jon Frederickson 喬恩‧傅德瑞克森

譯者:梵妮莎

揭開自己的謊言.jfif

  

  幻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我們總是希望人生可以這樣、那樣,但現實就是這樣。一直活在自己的希望泡泡裡,並以謊言加以灌溉,雖僅僅只是隔著一層透明薄膜,仍然讓人難以突破。透過這本"揭開自己的謊言",戳破自己的希望泡泡,感受真實的自我,不在為別人、為過去而活,放大至個人、縮小至事件都應如此面對。這本書是近期我最喜歡的一本,應該說他打動我許多的心靈,打破希望、打破過去、認清現實、認清自己,才是我們真實的自我。

 

    你是否在同一個地方摔跤很多次,每次都告訴自己這是最後一次,但一段時間之後又會在同樣的地方跌倒,到後來甚至對自己生氣,怎麼又這樣子呢?對於我來說,尤其在投資發生重傷害的時候,回顧以往被市場重擊的經驗,會發現跌倒的姿勢千百種,但倒下的地方卻不曾改變,說起來真是汗顏。坦白說我是知道自己的問題在哪裡,也看了不少相關書藉,試圖修正調整,不過成效始終有期限,總是一開始很有信心有想法的投入,但遇到幾次挫折後便動搖了信念,漸漸地又故態復萌,導致一直在失敗的迴圈裡兜轉,過去數年總是走同樣的路,希望到達不同的目的地,很顯然這條路是我能力所不能及,這裡的能力含括自律、風控、資金等。既然如此何嘗不考慮換一條賽道!?這將是我今年的新嘗試,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不過還是得不斷加強自我,總有一天我要克服這道過不去的檻,揭開自己現階段確實沒能力的真相,擁抱目前所擁有的技能,目標在前方,怎麼到達才是重點,找尋更適合自己的路徑。

 

  何時我們會用謊言來欺騙自己?在自我認知被挑戰時,積極的人會想方設法釐清真偽,並適時做出調整,不會過度執著,消極之人會擁抱自己的希望,這遠比接受現有的事實更容易。為了不戳破這層希望泡泡,無形中讓我們習慣於等待這不存在的事物出現,而非接受現狀。你可以說這是活在舒適圈的一種辦法,或是躺平,倘若如此,也無可厚非,但這樣的人生我是不願意接受,撇除人生成就感的追求,至少我們還有物欲,想讓家人過更好的生活,雖稱不上什麼高大尚的理念,但也不乏是一種前進的動力,首要的功課便是接受現狀,打破希望,面對心中的恐懼,聆聽自己的感受以及引發感受的原因。

 

  我們常常會透過等待幻想成真來逃避生活中的真相,而非面對真實。講白一點就是鴕鳥心態,並不是這些幻想造成我們的痛苦,痛苦來自我們對它們的執著。執著於一個已不存在的親人、執著於一個不愛你的人等,感情關係完美詮釋了這道理,我們的痛苦都是自己給自己添加的,想當年我愛慕一名同班的友人,雖然對方曾經表明無意願,但我總以為電影演的可以複制,希望自己的用心能被看見,樂當一名全能的工具人,就是為了能增加與她相處的時機,想當然最後還是無法如願以償,自己也知道機會不高,但還是執著於這一切,現在才明白這些痛苦是來自於我們的執著啊。

 

  當我們分享一種感受時,就是在分享自己此刻所經歷的真相。如果父母在我們表達感受時變得生氣或焦慮,我們就會學習隱藏自己的感受,讓他們不再那麼焦慮,以維持彼此間的關係。這是親子關係中相當重要的一環,我與父母親的關係並沒有不好,但也不算太親近,總是無法像好友那樣無話不談,總是聊沒幾句話,也許與成長過程的關聯。現在自己有兩個小寶貝,極力避免出現同樣的狀況,以前因經濟壓力負擔較大,父母的陪伴不足,但現在環境與觀念也都不一樣了,培養親子關係顯得更為重要,在此警惕自己當孩子與你分享時,要專心聆聽不要划手機。

 

  這篇心得罕見融入了我許多經歷與未曾說出口的事,在打心得時一方面是重溫書中的精華,另一方面也在揭開自己的內心深處,有多少謊言在過去中矇蔽了自己,又有多少希望泡泡圈住了自己,我們總喜歡用「船到橋頭自然直」來合理化自己的行為模式,在投資市場我們需要透過等待來找尋機會,但在人生這條道路上,等待改變就是一種幻想,當我們停止等待人生改變,我們就轉變了。

 

  • 書中金句
  • 有時「不對勁」的感覺就是試圖從內部成長的線索,也許這種認為自己不對勁的念頭,意味著我們想要過更真實的生活。
  • 等待是一根讓我們期待人生符合幻想的魔仗,但我們的幻想必須改變以符合現狀。當我們停止等待人生改變,我們就轉變了。
  • 我們的痛苦直指我們害怕在自己內心接受的真理。
  • 如果我們一直等待著自己想要的生活,就會失去所擁有的生活。
  • 如果我們無法拒絕他人,就無法對自己點頭。
  • 恐懼不是危險,而是一種信號在提醒我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猴爸 堆起方程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