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書名:金融的智慧

作者:Mihir A. Desai 米希爾‧德賽

譯者:陳重亨

 

 

  我們的生活與金融都脫不了關係,或許有人會說哪有,我又不投資股票不買房等等,但是你可能會買保險、再者你使用的現金,本來可能25000塊可以買一台最新的iPhone 11,如果新台幣大幅貶值你得多付出1000塊才能買到,但大多數人都不願花時間去瞭解金融,作者利用生活週遭的事物來比喻金融概念,投資要分散風險,你的朋友圈有分散嗎!?企業合併如同戀愛關係、【債】就如同承諾,好比我們在電視劇中看到的橋段我欠你一個人情,這其實就是一個承諾,透過淺顯易懂的人生經歷探索複雜的金融世界,打開大眾對金融的認識與誤解。

 

  世界上沒有什麼事情是可以完全確定的,也就是所謂的隨機性,機率是理解世界的唯一途徑,我們想要了解事物的發生概率,最好的辦法就是透過經驗來弄清楚,有一回我的車引擎過熱而借停在一家機車行門口,等到道路求援來時店家問我車子怎麼了,我說水廂破了,店家師傅說他會修理,當下我回答我不知道,這時他說一句很有哲理的話「不知道就是經驗」,很多判斷都是透過經驗的累積而來的,經驗正是了解我們該如何發展的重要方法。如同金融市場的風險,我們怎麼知道明年景氣如何!?股市是否會崩盤!?這一切沒有百分之百的答案,只能從歷史與隨機事件來推測哪個方向的機率大而採取行動。

 

  金融市場創造出兩個重要的風險管理工具選擇(options)和分散(diversification)選擇權創造出一種不對稱,既可投機也能避險,利用選擇權買方的特色損失有限但獲利可能超乎想像。金融的重要概念,既能保障報酬不變又能降低風險,分散投資不同資產,它們各自會有不同表現,透過它們的互動獲得利益。放到日常生活中也同樣適用,就時間方面,以我來說,當然知道陪小孩玩很重要,但是沒辦法把所有時間都拿去陪孩子,我受不了她可能也受不了。我們的時間與人際關係應該多元分散而彼此提升。跳脫同溫層拓展不同的視野與觀點,而豐富我們的人生。

 

    我最喜觀的章節是第六章,活出夢想:「債」不只是金融,還有人際牽絆,從金融層面來看就是槓桿白話一點就是借錢,假如我現在有200萬的資金想買房,我不想借錢揹債,這時我就只能選擇200萬元以下的房子,可能是坪數小又破舊爛的華廈公寓,要不然就是離市區有一大段路途,那如果我用槓桿,以現在普遍是自備款2成貸款8成,我可以選擇的上限就變成一千萬,只要繳了頭期款200萬,就可住進這一千萬的房子,雖然我都是付出200萬元,但有一個是又新又大離市區又近的房子,這就是槓桿的魔力,讓你做到原本做不到的事情,不過凡事還是要量力而為,先看看自己能承擔多少,免得爽了一時苦了一生。而我們的生活槓桿呢!?我們對許多人做出重大承諾,最重要的莫過於是對孩子,或許也是因為承諾才讓每個人日復一日地鞭策自己前進。不過生命中有些遺憾出自於我們不願做出承諾,因此放棄了出國的機會、愛情的關係、或是對孩子的關心等。我們的一生會做出一連串的承諾與槓桿,這之間的拿捏一開始從父母的身教、學校的人際相處、社會的洗禮、以及生活經驗中找尋答案!這本書雖取名為金融的智慧,改成人生的智慧也不違和。

 

     書中美句

  • 金融尋找價值,就像找尋人生意義
  • 我們到底是社會期待的代理人,還是忠於自我的委託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猴爸 堆起方程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