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書名:你所不知道的麥肯鍚

作者:Duff McDonald 麥當諾

譯者:陳逸如、連育德

 

 

  在沒看這本書前我對顧問這行業毫無所悉,像一隻井底之蛙實在太慚愧了,好在有閱讀的習慣因緣際會接觸了這本書,或許閱讀未能有親身經歷的深刻印象,但可以讓我們瞭解到事物的本質,那到底顧問的工作是什麼呢!?白話就是別人出錢給你去做研究,然後把研究成果提供給客戶參考,而麥肯鍚可以說是顧問行業中的翹楚,最近坊間也都能看到有"麥肯鍚"三個字的相關書藉,更是一流名校畢業生所嚮往的公司之一,而這本書就像麥肯鍚這家公司的自傳,從公司的發跡到現在,過程中也經歷了幾次重大的危機與變革,至今的影響力更擴及了全世界,定有特殊的傲人之處,讓我們來一窺究竟吧!

 

    麥肯鍚其實是創辦人的名字,全名叫 詹姆斯‧麥肯鍚,或許我們現在對預算控制管理會計企業管理等都已經是基本常識,但對1920年代來說這些觀點幾乎是革命性的創見,這些都是由詹姆斯‧麥肯鍚所提出的概念延伸而來,另一個對麥肯鍚公司早期的影響是「企業分析指南」,一個重要的觀念:分析的重點應細究經理人為什麼做這件事,而不是如何做這件事。麥肯鍚的專長與其說是協助客戶管理其生意,倒不如說是把管理變成可營利的獨門生意。所有企業都一樣,商業競爭中「冠軍」和僅稱得上是「參賽者」的公司,最大的區隔不是特殊的專業能力,而是推銷商品的本事。麥肯鍚的定位:瑣碎的專業留給不專業的人來做,我們處理的是願景。奉行的原則:負責把功勞賣給客戶。這真是門好生意,畢竟沒有經理人會請人來搶功勞,不過相對的,也不需對客戶接受建議後的結果負責,它們自詡為提供建議的人。客戶的信任是顧問的重要資產,但信任無法量化,常常受到考驗。

 

  隨著時代持續的進程,管理方式也不斷的修正,到了1970年代末期,公司對策略的方法已經和「企業分析指南」完全背道而馳,企業分析指南過於注重內部看法,而新的策略革命則是要把眼光向外看,補充精細的競爭分析。策略決策的演進:老式的財務計劃、預算編列為早期的基礎規劃,之後的外部導向規劃深入分析公司的「企業環競、競爭現況與策略」,最後則是全面的策略管理。如果希望讓公司更具策略性,必須讓公司的所有安排都具策略性考量。顧問業出現過三次浪潮:第一波催生出這個產業,以增加企業的營運效率為重點;第二波是輔導企業高階管理主管,針對企業組織與營運策略;第三波,資訊科技網路成為主要諮詢內容。不過麥肯鍚並不是每次都能搶佔先鋒,但它都能浴火重生後來居上,麥肯鍚能成功有幾項因素;第一、領導者與時俱進的改革與遠見;第二、自信,麥肯鍚的行銷訴求很簡單「無論你的問題是什麼,我們是一群可以幫你解決問題的聰明人」;第三、全球企業界擁有廣大的"校友"形成的網絡,這是其他公司不可比擬的,一種自我認同的形象。

 

    起初在看這本書的時候對顧問這行有點興趣,喜歡這種工作帶來的附加價值,不過我沒瞭解其他顧問公司的運作模式,但如果真要我選擇我不會選擇麥肯鍚,從書中可以發現客戶們選擇麥肯鍚是因為它的名聲,加上麥肯鍚所培養的顧問大都是一流名校出身,交給客戶的資訊常常是舊瓶裝新酒,不過他們的行銷能力堪稱一絕,麥肯鍚賣什麼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賣的出去,這就是一種自信的展現,最後我想討論的一個點是西方文化與華人文化的差異,麥肯鍚從創辦人之後接手的領導人都不是詹姆斯‧麥肯鍚的子嗣,良好的內部管理機制造就了顧問界的巨人,而反觀華人社會雖然嘴上常常說傳賢不傳子,但大部份的企業都還是以自身的家族為首選,有一句話大家都聽過”富不過三代”是有其原因,或許這與書中內容毫無關聯,但我認為這是一個值得思辯的重點。

 

  書中佳句

  • 優秀領導人的特質通常不是口才多好,而是能不能重複實踐,並且一以貫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猴爸 堆起方程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