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貨幣戰爭2 金權天下
作者:宋鴻兵
"宋鴻兵"的<<貨幣戰爭一>>主要講述"羅斯柴爾德"家族與美國美聯儲成立的種種挑戰,透過金融的方式把歷史串連起來,一些怪異的決策就能得到解答,如1866年普魯士和奧地利的戰爭,普軍在薩多瓦會戰中大勝,隨而進逼維也納,就在這個節骨眼,首相俾斯麥卻堅持停戰,要與奧地利和談,不論從軍事戰略還是政治佈局都無法合理解釋,但是只要把金錢加入考量,就變得明白不過了,俾斯麥已經沒有能力動員更多金錢來打仗,必須趁著奧地利發現這樁事實前,利用手中的優勢見好就收。俾斯麥從戰爭認識到錢的重要性,政治人物往往被迫對銀行家做出重大妥協。套用到現在的民主制度也是如此,政治人物早已都被財閥所控制。
東、西方的差異,清朝時期的戰爭賠款往往是以稅賦形式,強壓在老百姓的頭上,而西方是透過債劵的方式,向富人提供一種投資機會。不同的理念造就了完全不同的效果。國際銀行家在這過程扮演重要的角色,這也是西方國家雖不大但強盛的主要原因。
槍聲一響、黃金萬兩,人人都討厭戰爭,唯獨這些國際銀行家,不僅在戰前兩面壓寶,戰後還可以承銷戰爭賠款的業務,可說是賺得盆滿缽滿,若沒有戰爭怎麼辦,那就製造一場戰爭、顛覆政權。隨著1869年蘇伊士運河的開通,實現以運河連接兩大洋的夢想。一個具有重大戰略的構想隨即提出,就是在巴拿馬開鑿一條運河,連接大西洋與太平洋。當時有兩個選項,一條是尼加拉瓜、一條是巴拿馬,1884年雙方對運河走哪條線進行激烈爭吵,最後委員會傾向尼加拉瓜線路。在這緊要關頭的時刻,出現了戲劇性的變化,西印度群島的聖文森火山爆發,造成數千人喪命,支持巴拿馬路線的銀行家在此大作文章,尼加拉瓜有火山巴拿馬沒有,最後參議院投票巴拿馬以八票之差勝出。當時的巴拿馬為哥倫比亞的一個省,但哥倫比亞政府已經改變主意,不願提供運河通道,雖然花了大錢遊說哥倫比亞官員,最後還是遭到否決。如果哥倫比亞不批准巴拿馬運河的話,國際銀行家就白忙一場。此時他們需要一場革命,召集一幫巴拿馬分裂主義分子,確保彼此利益之後,先與美國時任總統老羅斯福知會,1903年革命爆發在美國的威逼利誘之下,巴拿馬共和國正式獨立。此時的國際銀行家已經有能力製造一場大革命、國家分裂或戰爭,來實現自身的利益。
猶太銀行家一直有一個心願,就是建立一個以猶太人為主的「猶太國」,隨著工業革命帶動資本主義的發展,機會日漸成熟,為了在巴勒斯坦建國,必須挑撥歐洲列強之間的矛盾,及阿拉伯世界的摩擦,這樣的影響至今猶在。在第一次大戰陷入僵局時,誰能贏得猶太銀行家的支持,誰就會贏得最後的勝利,而誰支持以色列建復國,猶太銀行家就支持誰!在英國政府與猶太銀行家的穿針引線之下,英國發表了支持猶太復國主義的<<貝爾福宣言>>,支持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一個猶太人的國家。但是現實情況的發展卻大出預料,英國的統治精英若一昧拘泥於<<貝爾福宣言>>的原則,將會激起阿拉伯人的反彈,也不符合英國在中東的戰略利益,英國人選擇背信棄義過河拆橋,最後同時激怒了猶太人與阿拉伯人。現在的美國人完美把盎格魯薩克遜民旅的惡息傳承下來,從為了對抗ISIS與庫德族人合作,結果ISIS被削弱以後庫德族人就被美國給背棄了,同樣的例子不勝枚舉,烏克蘭顯然已成為下一位準受害者。
隨著英國的背信棄義,猶太復國主義為了重建以色列,他們決定故技重施,借外力打垮英國在中東的統治,放眼望去有能力打垮英國的無非美、德、蘇,最有可能且地緣政治又最接近英國,又便於猶太資本控制的,當屬一次大戰的戰敗國-德國。威瑪共和國為此時德國的統治者,其積弱不振不足以承擔迫使英國在中東問題上讓步,顛覆軟弱的威瑪共和國成了猶太銀行家的戰略目的,銀行家選擇發動一場貨幣戰爭,來摧毀威瑪共和國的基礎。美國新興的金融勢力趁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崛起,與猶太銀行家目標幾乎完全一致,就是拉下英國全球霸主的地位,如何才能控制德國的經濟命脈呢?第一步、徹底摧毀德國的貨幣系統,把德國所有資產變得廉價就可遂久控制了,就是後來發生的惡性通貨膨脹。第二步、惡性通膨之後,國際銀行家大規模控制了德國的金融和工業系統,同時瓦解威瑪共和國的民意基礎,接下來就要開始強化德國的工業能力,積畜實力準備挑戰大英帝國的霸權,就是著名的道威斯計劃。只是人算不如天算,最後扶持的卻是猶太人的惡夢,阿道夫‧希特勒。
這些國際銀行家都到哪裡去了?曾經的權傾一時怎麼現在都消失了,他們深知當勢力越大,對立面就越廣,反抗力量越強,所以各大家族在一次世界大戰前後,都從公眾的視線引退,但他們家族的財產根本沒有萎縮,而是被合法的藏起來了,已臻「大道無形」的境界。依靠代理人的出面,自己則隱身幕後,掌控著社會的運作,這完美的新型財富遊戲,最主要的就是目前歐美實際運作的社會基金體系。
最後來探討"碳排放",碳排放究竟是個環保議題還是經濟議題呢?在二十年前顯少有人注意到環保議題,但這幾年透過網路的發達,環保觀念逐漸在彼此間萌生,尤其是最近幾年更為明顯,環保人士高舉道德大旗到處頤指氣使,除非達成他們的目的不然就要魚死網破,經濟愈富有的地區愈關心環保議題,為什麼!?因為他們吃飽撐著沒事幹,深怕美麗的地球被那些落後國家給汙染了。這些國家把高汙染、高耗能、低獲利的產業交給中國、印度甚至第三世界等國去製造,如低階石化、製衣、染坊等,然後在反過來質疑這些國家造成溫室氣體的排放過度。全球化不就是提倡機會成本,我有便宜的人力、土地,你有高貴的人力與資本,大家彼此互補。從2020年疫情爆發初期,歐美這些先進的國家,卻沒有能力自行生產口罩,先不論是否有設備,光薪資就撐不起一間工廠。環保貨幣化的戰略,西方已策劃了數十年以上,若沒有強大的利益驅動,誰會花這麼多的時間和金錢宣傳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理念?只能說這些人頭腦太好了,把環保與經濟連接在一起,未來的數年我們將持續體驗到所謂的綠色通膨。
一般我們讀的歷史都是看戰爭熟贏熟弱,但打仗靠得是錢糧,誰能掌握資金就能掌控戰局,自古以來便是如此。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從這次的俄烏衝突來看,其實俄羅斯早在幾年前就開始做準備,大肆地購買黃金,而俄烏衝突發展到今天已超過百日,在戰場上俄方調整戰略步步為營,一點一滴的擴大佔領烏克蘭東、南部,金融戰場上,隨著開戰初期西方國家的強硬制裁,雖一度造成俄羅斯盧布的重貶,但在俄羅斯央行總栽"納比烏林娜"的絕妙反擊之下,盧布已大幅升值,不僅突破開戰前的高點,更創了近幾年的新高。俄羅斯在軍事戰場上或許沒有預期的強勢,但金融戰場倒是出其不意的打得西方國家措手不及,原先口口聲聲要抵制俄羅斯的能源與糧食,在情勢所逼之下,還是得硬著頭皮與俄羅斯購買,反觀烏克蘭只能靠著西方國家的援助苟延殘喘,最悲慘的就是那些烏克蘭的平民百姓,不是身處戰亂就是被迫遠走他鄉,就目前情況來看,唯有當西方國家停止向烏克蘭輸送武器,戰事方有談判的可能。主要一句還是誰掌握金流誰就掌控優勢,貨幣背後的故事,貨幣戰爭。
金句
歷史的詮釋權也許是政治中的最高權力。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