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書名:索羅斯談索羅斯

作者:George Soros  喬治‧索羅斯

譯者:李立心

索羅斯談索羅斯

  這本"索羅斯談索羅斯"的部份內容,是把金融煉金術再補充說明,採用對談的方式更加淺顯易懂。索羅斯的理論架構以「反射理論」「盛衰循環理論」為基礎,延伸至全球市場,加上強大的心理素質與獨到的眼光,慢慢地在金融市場攻城掠地,直到1992年放空英鎊戰役中,一舉成名,被封為讓英格蘭銀行破產的男人,之後更在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中,血洗亞洲、狙擊港幣,造成亞洲貨幣均大幅貶值,經濟大受影響,許多政權紛紛倒臺,這當然不是他一個人造成,只是在那股風潮之下,索羅斯的角色格外引人注目,呼風喚雨喊水會結凍的地位。

 

    如果你以為索羅斯是只押注某一個商品和方向,造就現在投資大師的地位,那就錯了,真正的投資組合管理的精髓在於風險控管,非侷限在看法對或錯,市場上不會有人永遠看對,然而,贏到最後且累積最多資產的人,往往是風險管理方面的高手。看似簡單的一句話,要長期執行相當考驗人性,在投資市場我們唯一能掌控的就是風險,一進場就設好停損,這就是你所要承擔的風險空間,剩下的就看子彈能飛多遠,但我們往往受到人性的牽制,貪婪、恐懼、害怕失去等因素而左右,由其是在幾次的成功之後,更是容易放鬆警惕,隨之而來的就是重傷害,唯有時時刻刻保持風險意識,這條路才能走的長久。

 

    從去年第四季開始,我自己在操作方面就陷入低潮期,但打開行情走勢圖可以很清楚的看到,這是一段大幅度的上漲走勢,基本上只要不做錯方向,應該都能有正報酬,偏偏我就是那個做錯方向還死不認錯,一直認為這只是短暫的反彈,死守偏空的立場,導致在操作上做空顯然是一定虧損,做多方面又過度緊張,常常一個小回檔就急著停損出場,結局就是做多也虧損,做空也虧損,讓我的自信心遭受打擊,覺得自己做什麼好像都錯的樣子。這就是沒認清自己可能出錯,或是太晚認清自己的錯誤,如果不想做多也至少不要放空,畢竟短線方向顯然就是向上,或許長期來看是空頭走勢,但是目標在那怎麼到達不是我們所能控制的,還是回到上一段講的,風險控管才是王道。

 

    關於反射性的概念,索羅斯在他的金融煉金術一書中已有相當的論述,但真正讀懂的人並不多,用「反射性」來形容思維參與者的事件結構,這是看待事情的方式,屬於一般性的理論。另一種為雙向反饋同時干擾事件發展與參與者的觀點,並進而導致市場出現不均衡狀況的特殊情形,這只會偶然發生,但只要發生就會寫下歷史。我認為大家還是有看沒有懂,用實際案例來說明可能會比較容易理解,就以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中的香港為例,香港的外匯採用的是聯繫匯率制度,主要目的就是維持穩定的匯率,以百分百的外匯儲備保證,當時以7.8港元兌1美元,索羅斯們當時在橫掃東南亞後,將目光投向了香港,他們認為香港要維持聯繫匯率制度的成本過於高昂,便大舉放空港幣,押注香港政府最後會放棄,到目前維止是屬於一般性的反射動作。之後的動作才是這場戰役的精髓,當一國的貨幣面臨大幅貶值的壓力時,央行通常會選擇升息,提高利率來減少資金的外逃,但是以香港當時的房地產與股市的泡沫,禁不起利率的大幅調升,所以當港府選擇保全港幣的穩定,必然得犧牲掉股市與房地產,索羅斯的項莊舞劍、意在沛公,表面上是沽空港幣,但重兵實際上是大量放空港股期貨,隨著利率的調高,股市的崩盤,索羅斯們再次賺的盆滿缻滿。只能說港府的一舉一動,全都在索羅斯的掌握之中,運籌帷幄於千里之外。

 

    索羅斯的政治哲學或社會主張,我們不一定認同,但他的金融操作、量子基金的表現,紮紮實實的擺在眾人眼前,雖然索羅斯老矣,但他的徒子徒孫們仍在金融市場佔有一席之地,2023年金融市場最矚目的不是美國而是日本日本超長期的寬鬆政策與殖利率曲線的控制,為全球市場帶來極低成本的資金來源,非常有可能在今年出現轉變,随著日本的國債不斷地受到來自國際金融市場挑戰,日本央行不計其數的買進日本國債救市,日元的大幅貶值等,再加上日本央行總裁四月即將交接,在在的都與香港1997年時有異曲同工之處,最大不同之處在於日本是全球第三大經濟體,影響力絕非不同反響,也是2023年全球經濟的一大不穩定因素,值得大家留意。

 

  • 書中金句
  • 人類必須學習在思考的時候,不只考量當前的樣態,也要思考過去的情況與未來的可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猴爸 堆起方程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