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書名:讀懂一本書

作者:樊登

讀懂一本書

    從去年以來閱讀的效率不彰的問題持續困擾著我,雖然學習這條路沒有終點,也不急於要有立杆見影的成效,但已連續四年達標年讀五十本書的里程碑,對於這樣的成績我很滿意但想要更好,從去年開始採取重質不重量的策略,隨之而來的問題就是吸收能力的不足,當下會覺得這本書講的真好,很多建議都值得試試,但當把書合起來之後,就覺得書中的知識、資訊與建議也跟著塵封起來。書中的內容並沒內化為我所用,或許仍存在腦中的短期記憶,但總是書到用時方恨少。為了解決這困擾,從去年看的<<卡片盒筆記>>、<<高手學習>>、到這本<<讀懂一本書>>乃至之後的<<閱讀的方法>>,都是為了改善此問題,最新的改變是記錄的方式,平時是用便條紙做記錄,但從現在起改用筆記本,把這些作者們偍供的建議,實際的執行並驗證成效,有想法就要有做法,所以先做了再說。

 

    如何確定自己學會了一項技能,就是去教其他不會的人,當你在教學的時候,才會發現自己哪部份不熟悉,或是還沒弄清楚,例如之前女兒想玩魔術方塊,之前我也不會,上Youtube看教學,學完之後再教女兒,過程中透過教學讓我更加熟練,但小朋友的學習力真的很強,能夠舉一反三,而且我大概一個月沒玩後,中間有些步驟遺忘了,反而要向女兒求救。同理可證,如何讀懂了一本書?用自己的語言把書講給其他人聽,讓收聽者能夠清楚的知道書在講什麼,在準備與講解的過程中,不斷的在吸收書中的資訊,也會發現哪裡還有不懂的地方加以補強,基本上透過講書的行事,能讓我們更加深入的瞭解這本書,屬於一種沉浸式的學習法,不過我們並不是要錄Podcast,找到一個合適的傾聽者也是相當重要,最好是聽完能在給予回饋,但這可遇不可求啊,讀書會或許是一個好選擇,也是今年想要突破自我的一項挑戰。

 

  選書,最初我開始投入閱讀時,對於如何選書也是一頭霧水,首先是從自己喜歡的書入手,如歷史、小說、財商等,漸漸的看的書多了,發現我對傳記類的書也有興趣,然後生活中遇到一些困難後,也會去找相關的書籍來看,開技散葉之後就形成現在的模式。不過含金量比較高的書,通常都是自我成長類別的書,主要能對生活帶來新的意義產生強烈的行動力為生活帶來改變,這三者如有其一,這本書就值得一讀。

 

    一本書如此厚重,如何找出書中的珍珠,每個人的經歷不一樣,看到的重點也不盡相同,不過有三原則,第一用自己的方式理解這本書。第二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書本的含義。第三讓沒看過書的人,透過我的講解能清楚明白本書的要點。理解一本書跟把這本書講出來是不一樣的層次,理解只是輸入,講解則是輸出,要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這之間的轉換是需要下功夫。而講給沒看過書的人聽,就是在驗證成果,一而再、再而三的訓練,我想不進步也難,我也會試著講書給老婆聽看看,結果她好像不感興趣,只好另尋他法,或是參加讀書會,也是我今年想挑戰的目標之一。

 

    在看一本書之前,先設想一下這本書能得到什麼?可以解決什麼問題?就以本書為例,顧名思義是在講解閱讀的方法,增加閱讀的品質。那在看完書之後解決了什麼問題?書中提供了哪些解決方案?透過定議問題、瞭解問題、解決方案、論證結果,只要是工具書應該都能套用此公式來解構,而一本書的精華也會因人而異,但只要你感受到波動處,對你來說就是精華所在,好比一個概念被清楚定義、看到意外的解釋、漸進式的推進、心靈的衝擊等,一本書第一次看跟第二次看的收穫也不盡相同,所以只要是好書都值得一看再看。

 

  我們都經過學生時期,同一個科別有些老師上起課來沉悶無趣,但有些老師的課堂上總是精彩活躍,這之間的差別可能就在於內容的輸出,一板一眼的老師往往只是照教科書上的內容呈現,有趣的老師會把書中的內容轉化為自己的語言,或是用其他的方式讓學生們可以理解,也就是說多了一層同理心,他能感受到收聽者可能聽不懂的知識點,用更簡單的文字使人清楚明白,閱讀做筆記也是如此,應該要的是再創作而不是單純摘要。

 

  本書的結論很清楚,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親身體驗的重要性,而當你把書的內容講給其他人聽,就是一種反芻的過程,事前的規劃、詞藻的應用、內容的編排、結論的昇華等,種種都是在提升我們的理解書的內容,透過解說能讓沒看過書的人理解,就表示你成功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猴爸 堆起方程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