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彼得林區 學以致富
作者:Peter Lynch 彼得‧林區、John Rothchild 約翰‧羅斯查得
譯者:吳國卿
彼得·林區是許多股市投資人效仿的對象,目前是富達基金董事會成員之一, 在彼得·林區出任麥哲倫基金的基金經理人的13年間,麥哲倫基金管理的資產由2,000萬美元成長至140億美元,基金投資人超過100萬人,成為富達的旗艦基金,基金的年平均複利報酬率達29.2%。他著作了三本書分別為<<彼得林區選股戰略>>、<<彼得林區征服股海>>,以及當下這本學以致富,而學以致富比較著重在於一些心理層面的部份,以及資本主義的由來與投資的原則,不可否認的現今的生活已經與金融密不可分,講難聽一點就是我們都被金融所綁架了,但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只要運用得當一般人也有致富的可能,既然如此應該會有很多富有的人啊,但事實卻不是如此,我們總是會受到恐懼與貪婪所支配,能通過這層層考驗的人甚少,也是所謂的82法則,方法只是入門,重要的還是自己。
我記得我剛進入股市時,每天晚上總是守在電視前面看財經頻道,是否會透露出什麼明牌,或是上網加入一堆莫明奇妙的群組,似乎這些人報的股票明天就會上漲,而會有一種這個時候沒買,明天上漲我就賺不到的心態出現,但是當下都沒想到如果沒買,明天下跌也不關我的事啊!放到技術分析也是如此,此時看到一檔股票似乎就要突破壓力區,如果這時沒進場,明天就沒機會了,但誰知道明天會不會突破?這一切都是我們自己的希望,於是合理化自己的看法而提前進場,當然沒有對錯,說不定真的突破了那是最好的結果,但若事與願違該怎麼處理才是重中之重,"索羅斯"曾說 承認錯誤是件值得驕傲的事情。犯錯誤並沒有什麼好羞恥的,只有知錯不改才是恥辱。
有人會說我又不投資,何必去關心金融,回頭想想2008年的金融海嘯,當時的我還是一位大學新鮮人,課餘在飯店打工賺點生活費,當時的我根本不清楚發生什麼事,就在某一天下班前,主管說我們這些PT就是臨時工,要先休息一陣子,因為接下來的訂單減少,暫時不需要我們去幫忙,可見從美國爆發的次級房貸危機,擴散成全球的金融風暴,連我一個小小工讀生都受到影響,更何況是一般企業主,我們的生活早已與金融脫不了關係,不投資也要關心國際經濟情勢,比別人早一步關心,就能比別人多一點時間因應,現在數位媒體這麼發達,上網關注一下華爾街日報、彭博資訊網等都比看台灣的新聞好,台灣的媒體素質低落又充滿伸手牌的影片,實在讓人不敢苟同。
書中有一點觀點非常有趣,只要是人都有趨避風險的基因存在,所以我們會試圖保護自己免於市場之危害,當我們或市場大多數人都認為空頭將要來臨了,此時的你會做什麼決策?大部份的人會選擇賣出手中持逃避下跌造成的損失。但是投資人因嘗試預測修正所導致的虧損,遠超過修正本身帶來的損失。投資股票最忌諱的是頻繁進出市場,期待避開修正,而人們往往因為嘗試預測市場時機以逃避空頭市場,而錯失把握多頭市場的機會。根據作者的統計,從1970年開始每年都投資2000美元在標普500指數,很倒楣的你進場的位置都是當年的高點,統計下來你的年化報酬率為8.5%,假設你很幸運剛好都進場在當年的最低點,你的報酬率為10.1%,所以最好和最差的市場時機,其相差只有1.6個百分點,所以不管市場好壞都抱緊它們才是最佳選擇。
在投資這條路上我們都是戰友,雖然前些日子市場些許動盪,有部份人退出了隊伍,我們都希望能走在市場的前端,但是就算讓你一次走在前面又如何,這條路沒有終點,比的是氣長,一個人走得快但走不遠,一群人走得久走得遠,找尋你四周的投資同好,一起邁向財富自由之路吧~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