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香料漂流記
作者:Gary Paul Nabhan 蓋瑞‧保羅‧納卜漢
譯者:呂奕欣
古有云"民以食為天",吃飽溫暖自古以來都是人們生活的課題,之前在看"哈拉瑞"的<<人類大命運>>中就有提到,21世紀以前,全世界不管任何民族都會面臨饑荒、戰爭、瘟疫三大惡夢,不過在嬰兒潮世代之後出生的人,隨著科技、農業的進步,生活情況已大幅改善,基本上除了特定地區以外,根本沒有營養不良的問題,說來還真諷刺,肥胖反而成為各國政府頭痛的難題,常常在拜拜完吃飯時,阿嬤都會說她當年小的時候都沒得吃,不過這變化其實也才數十年的光景。
萬萬沒想到人們為了香料、為了讓食物更好吃,會成為推動歷史轉動的巨輪,過去數百年乃至數千年的貿易中,香料貿易至關重要,橫跨歐亞非大陸之間的往來,中國人、突厥人、波斯人、阿拉伯人、葡萄牙人、希臘人、猶太人等都軋上一角,可以說香料貿易是全球化的始祖。這當中又以阿拉伯人與猶太人的影響力最為巨大,他們成為東方與西方交流的橋樑,當然也賺的盆滿缽滿,不過十年河東、十年河西,隨著歐洲各國工業革命的崛起之後,阿拉伯人的優勢漸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西方列強的蠻橫與壓榨,幾乎壟斷了香料貿易的路線,但阿拉伯人的運氣真的不錯,失去的優勢在地底下找回來,靠著石油阿拉伯人再度回到歷史的舞檯,這回他們學聰明了,已開始為後石油時代做準備。
畢竟本書還是以西方飲食為主,書中的菜譜在臺灣不太好找到全部食材,另外很多香料我都是第一次瞭解到,例如續隨子、乳香、鹽膚木、多香果等,我也沒有歐洲的旅遊史,其實不太能夠體會作者的感觸,但有一個共通點,就是我也喜歡去玩的時候,到當地的傳統市場去走走,這是一個最能展現在地飲食文化的入門場域,可以看到一些不熟悉的食材,及食材各種不同的應用方式,吃飯學問大,若是說以前是香料貿易帶動全球化,那如今就是美食帶動國際旅行,不然怎麼會有米奇林的各國美食指南,這也是一種味覺上的文化交流。
不看不知道,原來中國曾經短暫出現過穆斯林國家「亦思法杭國」,誕生於元朝,位於現在的福建省,當時福建的海上貿易極為發達,泉州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更是中國乃至全世界最大的港口,由於貿易的往來頻繁,泉州住著大量的外籍人種,阿拉伯人、波斯人、猶太人、印度人等。元代時泉州的外國僑民以信仰伊斯蘭教的阿拉伯人和波斯人勢力最大,人口最多,且得到元朝國家政策的扶持。到了元朝末年局勢動盪,各地民眾起兵革命,紛紛成立武裝民團,並逐步控制了地方政權,波斯人尋阿拉伯人入境隨俗,且挾著強大的財富流向,短暫的控制泉州,但既無外援又身處他鄉,最後在1365年被元朝將領陳有定鎮壓,結束將近十年的混亂,但曾經盛極一時的泉州早已因戰亂而衰落。
一道美味的佳餚,香料永遠不會是主角,但少了香料的點綴,這道佳餚就失去了光彩,彼此間魚幫水、水幫魚,追求一種完美比例,至古以來人類為了香料,不遠千里來追尋,現在拜Google Map所賜,尋找美食方便許多,每每我們到了一個陌生的地區,便會打開程式看看網路上美食的評價,甚至有時出遊,是先找好美食再安排其餘行程。美食有種魔力,吃到好吃的食物會感到愉悅,突然間之前所支出的排隊時間,都覺得值得了。
留言列表